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前沿 > 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花落武汉,国家51项重大举措支持

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花落武汉,国家51项重大举措支持

2022-07-01 11:25:39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曹仲植 武汉报道 五年来,国家接连部署了四个科技创新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四个中心”于东西南北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曹仲植 武汉报道 五年来,国家接连部署了四个科技创新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四个中心”于东西南北各据一极,如今,独缺的中部版图也得到布局支撑。

6月25日,湖北省召开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会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意见。

“这是又一个区域重大战略布局。”邵新宇表示,建设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

根据会上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5年,基本建成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搭建湖北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架,夯实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已经步入科技创新的快速轨道,成为我国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把科教资源稳定在湖北,进一步吸纳优势资源,促进创新环境的优化。

51项重大支持举措

在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在中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设发现,国际性、国家级、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各类创新平台,正拼凑出全国创新体系版图。

在这张版图上,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

早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驻鄂的9名全国“两会”代表联名建议,支持武汉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全国“两会”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等在内的多名“两会”代表再次提出,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建议国家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随后在“十四五”规划中,武汉提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既为当下,也为未来。”袁志明认为, 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所做的战略性布局。

数据显示,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排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方阵”。目前,国家在湖北已布局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和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4月,科技部、发改委联合批复《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并协调财政部、工信部等25个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出51项重大支持举措。

国家在武汉布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聚集打造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汇聚地”的战略使命。邵新宇介绍,国家将重点支持武汉开展五个方面工作,分别是支持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支持打造创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阵、支持打造绿色发展中国样板、支持湖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在《意见》中,湖北也端出一系列硬核举措,包括要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新高地;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强化科技赋能,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样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

科学城建设步入快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是打造国际性、国家级、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城成为不少地方瞄准的共同方向在。

而在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路线图中,同样把东湖科学城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意见》提出,在东湖科学城要加快基础研究原创突破、高标准建设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集全省、全市之力建设的东湖科学城必须代表湖北科技创新最高水平,必须率先满足国家需求,达到国家要求,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袁志明表示,东湖科学城应向国家对湖北科技创新的要求靠齐,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任务的“排头兵”,要以能否达到国家对湖北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作为建设的根本标准。

从世界多地一流科学城的建设来说,科技体制创新与改革是不二法门。袁志明认为,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必须集中政府、国立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龙头企业等多种创新资源参与建设。要发挥多种创新资源“1+1+…+1>N”的建设效果,就必须打破东湖科学城内不同参建主体间的壁垒,打破科技创新“单位化藩篱”。

6月25日的会上,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落户东湖科学城。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以突破数字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为数字建造领域提供高质量源头技术供给。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智能设计、智能数控和智能制造系统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科学城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袁志明表示,东湖科学城可以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新型协同合作机制,规模化、建制化组织科学城内科技创新力量系统性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避免科学城内“单兵作战”、“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

目前,包括东湖科学城在内的多地科学城建设,都是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融资一边招引、运营。“这样的进度与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带来的紧迫压力相比,与国家对湖北、对武汉的要求相比,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 袁志明建议,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优先重点”的思路,将迫切需要落地建设的重点项目,比如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项目,作为最优先事项,带动科学城建设走上“快车道”。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花落武汉,国家51项重大举措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曹仲植 武汉报道 五年来,国家接连部署了四个科技创新中心,...

1 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花落武汉,国家51项重大举措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曹仲植 武汉报道 五年来,国家接连部署了四个科技创新中心,...

2 “深圳医改”成效获国家肯定: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动资源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

3 不满30周岁年轻人借款6.9亿收购勤上股份,两步走拿下公司控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望 报道 勤上股份(002638.SZ)将迎来新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6月24日披露...

4 全球第三大钢企再出手,鞍钢集团筹划重组凌钢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 6月22日下午,凌钢股份(600231.SH)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

5 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麒麟电池,2023年量产上市实现1000公里整车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望 报道 6月23日下午,宁德时代(300750.SZ)正式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

6 油价终于要下调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强 北京报道 连续上涨之后,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下调。 据大宗商品资...

7 6月25日数字藏品上新预告丨超多平台上新,一览表记得保存!

每日一览表...

8 风起元宇宙,VR/AR的跨维度战争|深度研报

从2012年Google Glass的发布引发全球市场热潮开始,VR和AR相关理念和技术逐步落地,大量企业和研...

9 21世纪小巨人⑦丨华控清交张旭东:从华尔街到安全计算的“斜

编者按:中小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今年我国进一步提出,着力...

10 首届广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落幕!19个团队斩获大奖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美婷 实习生梁耀晴 广州报道 6月22日,首届广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

撤稿申请|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metaversezj.com.cn 元宇宙之家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