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投资人在快速变化的投资环境中重新寻找未来的一年。在一级市场,大热的AGI(人工通用智能)和出海是为数不多逆势上扬的赛道。
2024年,不仅募资难、退出难,项目推进周期进一步拉长,过往热门投资领域也纷纷降温,让本就不多的上升赛道变得更加拥挤。资本市场退出发生变化的时候,投资标准需要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创投领域,资本市场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从追求广度转向追求深度的转变。这对投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必须要回归技术创新和价值本质来做出判断。
为了更好地把脉2024年的投资趋势,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九位投资人,谈谈他们眼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们当中既有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出海领域顶尖投资人,也有深耕硬科技赛道的产业资本,涉及的话题既有对环境的理解、节奏的把控,还有在当下环境中对创业者的建议。
沃衍资本创始合伙人成勇:投资方式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从需求端而言,2024年下半年开始降幅比较快,导致社会投资意愿不足。对于VC最直接的影响是项目开发带来比较大的困难,过往第二名、第三名都可以投,有资本化的可能,现在一般的细分行业,哪怕是第二名也要小心,要重点关注核心竞争能力的持续性。
对于沃衍资本来说,过去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资本市场退出发生变化的时候,投资标准需要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体而言策略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贝塔的选择上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在单个项目的投资标准上会提高不少,这些变化都是IPO政策变化下的适度调整。
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年代,不同领域的阿尔法很多,所以对于GP而言,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大家都在寻找超级阿尔法。最近三年来,几乎所有GP都挤进了所谓的硬科技赛道,在总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发现好的阿尔法太难找了,首先要找到相对安全的贝塔,再说阿尔法的事情。
但是这个贝塔到底是什么:AI,军民融合,航空航天,半导体,各家有各家的观点,找到相对安全的贝塔在2025年对于多数GP来说会是一个必答题。
对于2025年,寻找标的,获得较高的项目回报,这些目标肯定还是比较难。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机会,会继续聚焦在工业科技方向,以要素为核心,覆盖三个重点领域。
沃衍资本的赛道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半导体与数字基础设施,航空与高端制造。2025年这些赛道在沃衍依然是结合材料、装备、数字三个维度来看技术新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工作;但是需求端、尤其是供应链变化和总需求变化两个维度对行业的影响,是短期需要关注的重点。
面向未来,国家已经点明了“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个框架已经足够去探索和耕耘了,没有变革超出了这个“八大”和“九大”。
一级市场现在退出通道不太顺畅,市场的投资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并且是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各家的应对策略并不相同。有的会更往早期走,有的则是选择相对安全的有现金流,有利润的投资标的,先度过这个阶段再说。还有的在对并购进行准备。
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方式,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投资标的哪怕在需求疲软的环境下,在面向未来的时候是否有比较高的成长性;第二,怎么退出,对LP实行交付。
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投资人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更强的基金管理能力。
所谓更加精准的定位指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的战略定位必须非常精准和可持续。越是在难的环境下,越是考量基金管理人把握变与不变的能力,不变肯定活不下去,天天变,能力建设肯定没有持续性。
所谓更强的基金管理能力是指基金管理体系的能力:第一,退出能力,IPO政策变化了,老的项目到底怎么退,不能简单怨天尤人;第二,投资能力,怎么看贝塔,怎么看阿尔法。
第三,组合策略能力:从DPI实现的角度看行业配置和阶段配置,还有新投资能力的建设:并购。并购现在还是以现金收购和关联收购为主。如果监管层很快放开发股收购,GP有没有做好准备,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估值区间会满足并购双方以及监管层三方的目标预期。
最后,募资能力,在以引导基金为主的资金供给市场,如果返投不能做好,立刻死;如果基金四五年后不能赚钱,还是死。因此对于GP的能力而言,今天比过往都要求得高。
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AI和出海是未来创投的主赛道过去一年,宏观经济环境最显著的变化是部分行业需求端的波动和不一定性加剧,这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的背景下尤为明显。
对于VC行业而言,这种变化促使投资机构更加注重对需求周期和潜力的深度评估,呈现出专注化和细分化的趋势。机构更加聚焦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核心赛道,例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出海等领域。特别是在AI 2.0阶段,机构在基础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布局上更加深入,同时也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在企业端,以人工智能、硬科技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领域,企业需要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找到发展路径。一些赛道因为产业政策支持和需求扩张而加速发展,另一些则面临融资和估值压力。
这种趋势反映了资本市场从追求广度到追求深度的转变,我相信这一变化不仅会延续到2025年,还将成为行业未来几年的主流方向。这不仅是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也是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
我之前重点关注AI赋能和出海方向的项目,核心原因在于它们拥有长期的结构性增长机会,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潜力。
AI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推动产业效率提升,AI赛道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方面正在迎来拐点;而出海领域,受益于国际市场的开放,中国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创新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些方向不仅体现了结构性增长机会,也展示了中国企业。
我们预计明年这种偏好将会延续,AI和出海依然是未来的主赛道,尤其是在AI 2.0阶段,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在全球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力。
未来,我们也将重点关注以下维度:第一是技术升级和迭代能力。这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领先。第二是需求端的动态变化,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用户需求迅速调整产品和服务。
2025年,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围绕工业软件、自动化设备和绿色制造的创新也值得高度关注。
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生成式AI是未来十年的结构性机会2024年的VC创投领域,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趋势更明显,早期投资的比例进一步攀升。退出通道不通畅,导致后轮投资的回报倍数遭压缩,早期投资相对更安全。赛道进一步聚焦,集中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硬科技等领域。
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周期和退出渠道的影响,VC行业出手更加谨慎,风险偏好降低,平均项目决策周期变长,抢项目情况少了,机构之间的合作更多。
从今年的形势看向2025年,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投行业发展的政策,如“创投17条”、“9.24新政”等。9.24新政之前,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导致一级市场的企业难以有融资的对标估值,新政将有助于于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除此之外,9.24新政之后,央行给市场提供了利率更低的资金流动性,减少了二级市场的企业并购一级市场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为中国一级市场的退出并购提供了新的窗口。
国家从上市政策等多个方面鼓励科技创新,明年投科技的趋势将会延续,生物医药赛道将缓慢复苏。随着刺激政策的传导,一级市场会更有信心,投资期等因素也会促使机构更积极的出手,VC行业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投资。
过去十年,九合一直围绕“AI”,在先进制造、硬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和AI的交叉点挖掘投资机会。
在AI领域,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仍然是应用层,并没有改变。明年会继续关注AI和垂直行业、细分领域结合的机会,围绕AI产业链上下游,从芯片到智能硬件和应用层,进行广泛布局。同时,我们也持续关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赛道,科技的细分领域可能将出现新机会。
生成式AI是未来十年的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先进制造领域,在可能“卡脖子”的领域,高端制造存在很多国产替代的机会,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生物医药领域,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加,以及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中国将研发出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药。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对市场有信心,才能敢于下注,保持投资动作不变形。如果遭市场情绪裹挟,很容易影响投资判断。同时要有比较强的募资能力,持续的留在牌桌上,才有机会穿越周期。
清源创投创始合伙人王金林: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展望2025年,AI的发展仍将是最大的科技与投资风口,预计将在基础设施层面、应用层、工具层等全产业范围内实现深入应用。
基础设施层面,存算一体、光通信、光交换等技术将迎来重大创新。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将经历产业升级,推动计算与存储技术的加速进步,从而带来更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部署。2025年,AI基础设施类的创新企业预计将迎来大规模的行业部署,同时端侧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也会更加清晰明确。
撤稿申请|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metaversezj.com.cn 元宇宙之家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