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妙招:个人养老金 "早增配定"
- 文章导读
- 养老妙招:早增配定(上篇) 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缴费上限是12000元,只进不出,专款专用,用于投资个人养老金产品。每个参加人都可利用账户里的资金自主选择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为实现 ...
养老妙招:早增配定(上篇)
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缴费上限是12000元,只进不出,专款专用,用于投资个人养老金产品。每个参加人都可利用账户里的资金自主选择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为实现品质养老积蓄资金。
个人养老金投资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担风险,真正体现“我的养老我做主”。那么,面对这么多产品,又事关自己晚年的生活品质,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如何投资呢?
这里有一个“早、增、配、定”四字口诀分享给大家。
早:早投资早积累,充分发挥复利优势
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定期缴费的形式来为养老做储备,越早开始,越能充分发挥复利的优势。
我们来做个测算:
假设小王计划每年固定养老储备12000元,直至60岁退休。
小王从25岁开始,或者从26岁、30岁、35岁开始进行养老储备投资,最终积累的储备额差别是巨大的(见下表示例)。
表:不同年龄开始、不同收益率水平下测算的累计养老储备额(万元)
注: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收益率仅为模拟测算使用,不预示未来。
可以看到,假设年化投资收益率为5%,从25岁或26岁开始养老投资,到60岁储备积累额会相差7万元,如果投资收益率提高,储备额差距会更大。
同样按5%年化收益率进行假设,25岁开始与35岁开始相差10年,最终储备额相差54万元;如果年收益率达到8%,最终储备额将相差129万元!
可见,养老储备需要早投资、早规划,充分发挥复利的“魔力”,力争让养老金的时间价值之花充分绽放。
增:适当增配权益类资产,力争提高收益抵御风险
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参与须谨慎”,而个人养老金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在漫长的时间里,需要注意可能产生的“慢风险”。
所谓“快风险”是指后果显而易见的风险,比如开车出交通事故等,这类风险容易察觉,一旦发生,立刻会带来损失或伤害,因此人们会注意做出预判并提前防范,比如系好安全带、学习并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对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会显现后果的“慢风险”,人们往往难以敏锐捕捉和感知,很容易忽略或者明知道有不良后果却仍放任自流,比如吸烟。
在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养老风险就是典型的“慢风险”,以下两点风险因素非常容易被忽视:
一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和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这就是通胀风险。举个例子,同样是用100元买猪肉,在70年代可以买108斤猪肉,在2000年只能买18斤猪肉,在2022年只能买3斤了,相比过去,钱的购买力下降了。从投资收益看,如果一项资产的年收益率是3%,而通胀率是4%,那么实际的收益率就是负的1%,通货膨胀会侵蚀资产的收益。所以说,持有现金或者收益偏低的金融产品时,短期可能不会感觉有啥问题,但时间拉长后,通胀风险会逐渐暴露。养老目标投资的周期很长,需应对的潜在通膨风险更高。
二是长寿风险。人们在年轻时期积累的财富不能满足年老时期的开支,就会产生长寿风险。长寿无疑是件可喜的事,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长寿会增加养老总支出,尤其是医疗护理负担。《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显示:一个人一生大约2/3的医疗消费发生在65岁以后;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3-5倍。预期寿命延长,且年老时医疗、照护等所需费用更高,更需要我们着力提高积累期的投资收益,以储备足够的养老资金。
通胀风险、长寿风险这类“慢风险”的存在,使得我们很难单靠收益稳定但相对较低的“储蓄养老”实现退休后的“闲庭信步”,而更需要通过科学的多元配置,力争增厚预期收益,以战胜通胀,多攒“余粮”,实现养老资产保值增值。
从下图可以看出,持有长期收益高于CPI增长的金融产品有利于我们抵御通胀风险。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有助于提升中长期投资收益水平,同时也会加大波动回撤风险。企业的盈利和成长是持有股票收益的根本来源,在长期投资中,持有股票类资产能够分享经济增长、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果,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资产。从下图也可以看出,自2003年12月31日至2022年10月30日期间,股票型基金总指数(885012.WI)年化收益率11.8%,显著高于债券型基金指数、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与此同时,股票基金走势图的波动也更剧烈,可能经历较大的回撤下跌。
第二,拉长持有期、分散均衡配置有助于抵御或控制组合波动。从下图可以看出,虽然短期波动难以控制和预测,但是时间拉长后,市场波动对基金收益的短期影响会被淡化,股票基金在长周期下仍表现出较强的收益率。同时,股、债等不同类型资产均衡配置非常重要,可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组合波动的目的,有效提升投资体验。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为2003/12/31-2022/10/30,指数分别选择Wind股票型基金总指数(885012.WI)、Wind债券型基金指数(885005.WI)、Wind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3.WI)进行测算;CPI使用当月环比数据;存款利率使用央行公示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以上数据以2003年12月作为基期、以1000作为基点,计算后续每个月的点位后制成折线图。
养老妙招:早增配定(下篇)
“我的养老我做主”,上篇我们讲了“早、增、配、定”四字口诀里的“早”和“增”,提出养老投资要早做规划和积累、充分发挥复利优势,以及适当增配权益类资产、提高收益抵御风险。现在我们就来讲“配”和“定”。
配:组合投资分散风险、降低波动,追求稳健长期的收益
大家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组合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下面这个图中,大片的灰点代表市场上4000多只股票从2013年到2020年的收益率和波动率表现,浅蓝色点代表468只股票基金在这期间的年化收益率和波动率,深蓝色点则代表模拟构建的100只FOF基金组合的表现。从灰色到浅蓝色,收益率和波动率的范围收敛了很多;再从浅蓝色到深蓝色,进一步收敛集中到一小片。
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基金主要是股票的组合,因此相对于单只股票而言,股票基金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使收益率和波动率相对收敛,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收益非常低(或亏损非常大)、波动非常大的极值风险;而FOF主要投资基金,通过构建基金组合进行投资,相当于二次分散风险,可进一步平滑净值波动。
数据来源:wind,易方达基金整理,数据区间:2013/01/01至2020/10/23。灰色点:股票,蓝色点:股票基金(共468只),深蓝色点:随机选取20个基金,以等权方式构建的100个FOF组合,橙色点:对应股票基金的收益及风险的中位数。
总之,FOF投资于多只基金,可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或风险收益偏好出发,帮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更好地匹配个人养老的长期稳健投资需求;同时,FOF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主题的基金进行搭配组合,可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净值波动、提升投资体验。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FOF可以通过多只基金的组合配置分散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FOF一定是低风险、低波动的产品。理论上,权益类资产比例越高的FOF,波动也会相对较大。大家在投资FOF之前,一定要认清FOF的权益资产比例,选择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定:定投机制,平摊成本、平滑波动、长期积累
面对市场波动时,或许每个投资者都做过“低买高卖”的“股神”梦,但在投资实践中想要精准择时却很难。而定投机制通过定期分批买入的投资策略应对市场波动,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
•定投的纪律性可以帮我们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减少情绪的干扰和追涨杀跌的风险;
•股市的短期波动难以预测,通过定投就不用纠结买入时机,而是在一个较长时间维度里分批分次买入,以平摊成本、平滑波动,相当于在纵向维度上平滑、分散了风险;
•尽管市场波动会带来风险,但也正是“波动”给定投创造了获利的机会:相比一次性投资,定投分次持续的投入,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多的份额,无形中摊薄了成本,当市场回升以后,自然能赚取更多收益。
定投是有固定金额、固定时间和固定投资标的的,而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缴费上限12000元,天然具备“定期”“定额”特点,非常适合设置定投,利用点滴积累,细水长流储备养老。
总结一下:
•早:早投资早积累,充分发挥复利优势。个人养老金账户来做养老理财储备,是以定期缴费的形式逐渐积累,越早开始,越能充分发挥复利的优势。
•增:适当增配权益类资产,力争提高收益抵御风险。养老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在长周期下会面临一些不易被觉察感知的“慢风险”,比如通胀风险、长寿风险,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配权益类资产,力争提高投资收益来抵御慢风险。
•配:组合投资分散风险、降低波动,追求稳健长期的收益。权益资产占比较高时,会面临较大的波动。我们需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力理性看待波动、合理应对波动。基金中的基金(FOF)有助于进一步分散组合风险,控制组合的净值波动。
•定:定投机制,能平摊成本、平滑波动,相当于沿时间轴纵向地分散风险。“涨时赚收益、跌时赚份额”,有助于缓解焦虑、坚定信心。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