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周刊:基建主题ETF待“补缺”
- 文章导读
- 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再次站在政策的风口。 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提出“适度 ...
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再次站在政策的风口。
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提出“适度超前”等4项工作原则;3天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两次会议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涵盖五大体系,即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各大体系又分别涉及诸多子体系,若“全面加强”计划得以落实,将引动巨量投资。
按照浙商证券的测算,“中性情形下(2022年)基建投资额约为20.79万亿元,增速为10%左右”;中信证券亦认为“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冲击10%”;中泰证券则相对保守,估计“全年固投增速为5.7%,高于2021年的4.9%”。此前,基建投资增速已连续4年(2018年至2021年)低于GDP增速。
主题基金方面,截至5月16日,市场上有8只基建主题指数基金,含6只ETF及2只普通指数基金,但跟踪的都是3只传统基建指数,即中证基建指数、中证建筑工程指数、中证建筑材料指数,2只新基建指数即中证新基建指数及中证新基建50指数尚未有跟踪产品。
估值方面,截至5月16日,上述3只传统基建指数的PE(TTM)分别为10.90倍、8.38倍和10.36倍,2只新基建指数分别为22.58倍和20.93倍,过去3年的中位数分别为10.56倍、7.83倍、11.10倍、29.78倍和27.52倍。
基建五大体系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4月份的经济数据,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为-0.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环比增速分别为-7.08%和-0.82%;其中,第一种情况是2020年1月以来首次出现,后两种情况是2020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
在此之前,央行于5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社融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仅是上年同期增量的49.0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仅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8.16%。
上述数据使得投资者对基建投资的预期大幅提高。根据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以及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稳住经济”的重要抓手。
从会议内容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五大体系,各大体系又分别涉及诸多子体系。
上述两次会议的有关表述是对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表述的扩充。
后面这次会议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概念,明确“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尽管如此,根据开源证券发布的研报,从2018开始,基建投资增速已连续4年低于GDP增速,但这次或许有所不同。
按照浙商证券的测算,“中性情形下(2022年)基建投资额约为20.79万亿元,增速为10%左右”;中信证券亦认为“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冲击10%”;中泰证券则相对保守,估计“全年固投增速为5.7%,高于2021年的4.9%”。
板块内部分化明显
相关主题基金方面,截至5月16日,市场上有8只基建主题基金,包括6只ETF基金、2只普通指数基金,跟踪的都是传统基建指数,分别是跟踪中证基建指数的银华基建ETF、国泰基建ETF,跟踪中证基建工程指数的广发基建50ETF、信诚中证基建工程,以及跟踪中证建筑材料指数的国泰建材ETF、易方达建材ETF、富国建材ETF、广发中证建材。
截至一季度末,上述8只基建主题基金规模合计139亿元,其中6只ETF合计108亿元,2只普通指数基金合计31亿元。
三大传统基建指数中,中证基建指数及中证基建工程指数皆发布于2015年3月,前者有80只成分股,主要来自基础建设、专业工程、工程机械以及运输设备行业,5大权重股依次是中国中铁、中国中车、三一重工、中国电建、中国铁建。截至5月16日,成分股市值合计1.72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1.35万亿元。
中证基建工程指数成分股主要来自建筑工程以及建筑装修行业,在其50只成分股中,有34只与中证基建指数重合。截至5月16日,这34只股票市值合计1.07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8122亿元。这只指数的5大权重股依次是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铁建和中国交建。
中证建材指数发布于2013年7月,有42只成分股,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行业,其成分股与上述两指数无一重合。截至5月16日,其成分股总市值合计0.84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0.60万亿元。5大权重股依次是东方雨虹、海螺水泥、北新建材、旗滨集团、华新水泥。
整体市场表现方面,中证基建指数、中证基建工程指数、中证建材指数2022年以来(截至5月16日)的涨幅分别为-11.23%、-1.75%、-13.47%,略优于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分别为-15.55%和-25.33%)。过去2年及过去3年,三大基建指数整体上也略占优势,其中中证建材指数优势相对明显。
成分股表现则差异巨大,板块内部分化明显。中证基建指数及中证基建工程指数2022年以来表现最好的都是安徽建工,涨幅为75.92%,中证建材指数则为北玻股份,涨幅为71.47%;表现最差的分别是天宜上佳、苏文电能、南玻A,涨幅分别为-48.20%、-42.89%、-41.59%。
过去3年,上述3只指数成分股中表现最好的分别是鸿路钢构、鸿路钢构和金刚玻璃,涨幅分别为395.41%、395.41%和328.95%,表现最差的分别是日月明、尤安设计和四方新材,涨幅分别为-62.91%、-53.91%、-55.57%。
估值方面,截至5月16日,上述三大基建指数的PE(TTM)分别为10.90倍、8.38倍和10.36倍,过去两年的中位数分别为10.53倍、7.65倍、11.46倍,过去3年的中位数分别为10.56倍、7.83倍和11.10倍。
新基建指数基金缺位
新基建方面,目前主要有两只指数,即中证新基建指数及中证新基建50指数,它们分别改版自中证城镇基建指数和中证内地基建指数,时间是2020年3月。截至5月16日,市场上暂无跟踪这两只新基建指数的产品。
事实上,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之后,包括工银瑞信、汇添富、博时、浙商、平安在内,不少基金公司都曾申报过新基建主题基金——主要是指数基金,申报产品的数量超过30只,一度成为行业热点,但并未获批。
成分股方面,中证新基建指数有100只成分股,主要来自5G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7个行业,截至5月16日市值合计4.66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3.76万亿元,5大权重股依次为迈瑞医疗、汇川技术、海康威视、国电南瑞和中芯国际。
中证新基建50指数有50只成分股,也是来自上述7个行业,截至5月16日市值合计3.79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3.02万亿元,5大权重股依次是海康威视、迈瑞医疗、汇川技术、国电南瑞和中芯国际。
市场表现方面,截至5月16日,两只新基建指数2022年以来涨幅分别为0.07%和-1.81%,大幅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以及上述3只传统基建指数;过去两年涨幅分别为10.57%和10.91%,跑赢中证基建指数及基建工程指数(分别为7.36%和1.73%),跑输中证建材指数(32.95%)。
估值方面,截至5月16日,两只新基建的PE(TTM)分别为22.88倍和21.20倍,过去3年的中位数分别为29.78倍和27.52倍。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基建板块的某些子系统或子行业方面,已有一些相关指数基金或ETF基金,例如大数据ETF、5GETF、人工智能ETF等。另外一些子系统,例如特高压、充电桩等,则尚无相应指数产品。在不远的未来,投资者或会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