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facebook改名meta后,虽然其股价距离最高点已跌去60%,但关于元宇宙的议论及投资热度依然不减。
发展至今,人们虽然连“元宇宙”是什么都无法确定,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入局卡位。著名哲学家赵汀阳曾经从Metaverse这个词本身入手进行元宇宙定义的分析:英文中Verse可以理解为“版本”,而Meta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某种事物之外的另一片领域”,二是“在某种事物的背后更为根本性的东西”。由于元宇宙的设想最终都需要真实世界的能量去支撑,元宇宙应该不是更根本性的宇宙,更可能是在真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片世界,即元宇宙更像是一个“超世界”。
从2G到3G再到4G,互联网依托技术的发展走过了属于自己的周期,迎来移动互联周期的全盛。而如今的元宇宙领域有着互联网初生时的生态,一切百废待兴的同时也意味着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红利与机会。
以未来视角去看元宇宙,其无疑也会出现与互联网迭代类似的演变逻辑,它将逐步改变互联网与虚拟现实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虽然当前无法预测元宇宙阶段性发展的时间节点,但于资本而言当下是布局元宇宙的最好时机。
资本逃向元宇宙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纯粹的移动互联网投资已经肉眼可见地枯竭。在过去十年,TMT在中国创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如Naspers投资腾讯、孙正义投资阿里、徐新投资京东等类似故事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激励着国内金字塔尖的人往里闯。但随着结构性机会的消失,曾经那些动辄投后翻百倍的项目也已成为过眼云烟。而在平台型机会消失之后,资本开始转向元宇宙、web 3.0项目。据智东西统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元宇宙项目融资数量虽然不如去年4季度,但仍然有共计43个项目拿到了融资。其中VR解决方案商成为融资笔数最多的领域,达到10笔,占比23.26%;VR内容娱乐厂商和VR智能硬件厂商分别获得9笔、8笔融资,分别占比18.93%、18.60%;游戏厂商们也获得了7笔融资,占比16.28%。
2022年1-3月获融资VR/AR企业类型占比,图源:智东西到了2022年二季度,国内又发生37起元宇宙项目融资案例,金额最高为“魔珐科技”,其于4月6日宣布连续完成B轮、C轮融资,总金额达1.3亿美元;其次为“Cocos”,其完成5000万美元 B 轮融资,Cocos是全球领先的数字互动内容开发平台之一;“BUD”获得3680万美元的B轮投资,资方包含网易、北极光创投、锴明投资、纪源资本等,是一个元宇宙UGC平台。据雷报梳理,在这37起元宇宙项目中,有13家为数字藏品公司,占比33%;7家虚拟人相关公司,平台、内容服务型投资9起,分别占比18%、23%;技术、基础设施类10起占比26%。其中2021-2022年注册的公司达17家,2011-2020年注册的公司为19家。抛开国内不谈,国外的元宇宙发展更加火热,据麦肯锡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200亿美元(约8044.8亿人民币)投资于元宇宙赛道,是去年570亿美元投资额的两倍多。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大型科技公司(如Meta、微软、英伟达、苹果和谷歌)、风险投资机构(Paradigam、Coatue、YugaLabs等)以及正在投入资源的企业和品牌商。分析国内最受资本青睐的领域,毫无疑问是作为入口的“XR”赛道。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6月,中国XR以及元宇宙的相关投融资事件超过30起,已披露的单笔最大融资金额为7亿元。相关领域也较为广泛,包括光学模组、VR整机、相关芯片等硬件领域,人机交互、数字孪生、虚拟人等热点领域,产品解决方案以及VR内容生产工具和平台。不少投资人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在元宇宙概念驱动下,VR/AR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潮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信证券也曾指出,VR/AR等下一代科技硬件渐进式成长将成元宇宙未来3~5年三大发展主线之一。由此可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完备,元宇宙领域正处于早期“占位”期,正在稳步爬坡阶段。资本会布局哪些领域?一般对于用户而言,我们只能看到前台的硬件和软件,但无法看清元宇宙背后的系统与机制。而这些对于资本方而言尤为重要,毕竟这些“基础建设”也是构建元宇宙的关键一环,它们更像淘金潮中的“铲子”角色,大概率稳赚不赔。整体来看元宇宙,其包含三个关键构成:1.沉浸式硬件设备:元宇宙最直观的体现形式就是所有感官体验数字化的一个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真实且舒适体验的硬件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身份系统:元宇宙中的身份系统与现实世界的身份之间需要有适当的隔离。为了让每个人的数字身份独立、长期存在,元宇宙中没有谁有“超级权限”可以管理或者删除数字身份。3.价值系统:包括运行规则和经济系统。元宇宙中的运行规则不由中心化机构提前预设好,元宇宙中的经济系统则可能代表着全新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而基于这三个关键构成,其衍生出了元宇宙投资的六大版图:硬件入口、后端基建、底层架构、人工智能、内容与场景、协同方。硬件入口方面,一方面包括VR、触觉手套、身体反馈的硬件等产品,这些交互设施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一样,没有它们下一代的全真互联网就无法实现。而在To B端,元宇宙已经延伸入工业生产领域,除了雷达、摄像头以及各类温度、压力、气相、光电的传感器等输入设备,还需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启动器、微马达、工业 AI 机器人、3D 打印设备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直接影响和干预。借助这些设备,虚拟世界产生和流通的信息可以被转换为物理世界中的产品。后端基建方面,元宇宙需要高效能芯片、下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设施等支持,以实现实时、海量数据同步。这些强技术底层的支持同样是资本热衷的方向,它们是决定“地基”牢固程度的技术保障。底层架构方面,一方面包括基于新型网络的底层协议和技术,例如区块链技术、统一的接口协议等,基于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协议,才能实现不同元宇宙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元宇宙内的价值分配。另一方面包括创造虚拟世界的内容引擎,比如 Unreal、Untiy 这类商业游戏引擎、以及头部游戏公司的自研引擎;也可以是各类工业仿真交互、建模软件,以及由它们支撑的数字孪生平台。人工智能方面主要是由AI生成的可供人类消费的内容或服务;另一方面,元宇宙对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渲染,数据核对和动捕都需要强大的AI系统去匹配。内容与场景则指的是元宇宙时代的内容消费,其主要包括娱乐、生活两个方向的分野,娱乐方面主要由游戏构成,同时也是元宇宙内容的起点;生活应用方面,未来人们会逐步走向全景化的虚拟生活,形成闭环的虚拟消费体系、与物理世界打通的虚拟化服务等会逐渐兴起。分析元宇宙投资整个生态,资方目前仍然以“长期主义”为导向,而非追逐热点。譬如光源资本薛敏认为“以终为始,产消结合”是资本布局元宇宙领域的底层逻辑。“以终为始”即关注行业发展远景,而不被近处概念迷惑,关注企业所做的项目在未来的应用中是否多样化、竞争力是否基于全要素等方面。而“产消结合”则是基于前面对元宇宙多重属性认识的一种提炼,注重元宇宙消费与生产的双重属性。对比六大投资版图其中包含的元素,硬件与游戏是较为确定的方向,随着XR硬件在未来几年内的增长势头变得越来越清晰,新游戏、新内容会重塑内容产业的规模与竞争格局。警惕元宇宙“大跃进”在电影《头号玩家》结局中,全球玩家反攻死亡星球的画面震撼无数游戏爱好者的心,而这在全局动态交互效果中被称为“万人听令弓箭雨”。然而,一篇发布于CSDN的帖子指出:以一场40万人口的赤壁之战估算,至少需要10-40Tbps带宽单地图服务器,才能支撑这么多人在虚拟世界同时在线,这意味着当前的服务器带宽至少需要提升十万倍,按照摩尔定律估算,需要34年的时间,考虑到这二十年网络服务器性能只提升了2-5倍(腾讯2020年有100万台服务器,100T输出带宽,平均每台100M),实际实现这样的场景,至少还需要50年以上。这的确说明了元宇宙当前面临的困境:较为粗犷、简陋的元宇宙世界,10年内基本可以实现;更为生动、细致的元宇宙世界,需要30年时间打磨;而投资人们所描绘畅想的那个技术完备、体验酷炫的元宇宙,没有50年不可能实现。抛开技术的制约,另一方面的警醒可能会来自于社会伦理:人类是否做好脱离现实,依存于数字网络的准备?而在此之前,文化、制度、秩序又该如何做平行迁移?更遑论如今打着元宇宙旗号的骗局数不胜数。某种程度上而言,360创始人周鸿祎所说“元宇宙是脆弱的”这一判断是对的,因为从理论层面出发,在元宇宙经济体系中,传统的经济学教条将被打破,一个更完整、更先进的经济学体系需要被建立。而在元宇宙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中,真正有“耐心”的投资人们会浮出水面,元宇宙领域中真正的风口也将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