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代雯)
医保基金:高位结余为复苏打下基础医保基金:结余持续增长,整体运行健康。1) 收入端维持稳健增长。2021 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收入 28728 亿元(2018~2021 CAGR 10%,2020 年增速下滑主因疫情期间多地实施阶段性减半征收),2022 年 1~10 月收 入 23677 亿元(同比 7%);2) 支出端维持低增速。2021 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支出 24043 亿元,调整后实际诊疗支出预 计为 22360 亿元、2018~2021 CAGR 8%(考虑到 2021 年新冠疫苗费用支出,我们参 考潍坊市医保局 2021 年新冠疫苗费用占比 7%对全国医保支出进行调整,后续 2021 年数据同理);支出端增速低于收入端,主因 2020~2021 诊疗受到疫情扰动所致;2022 年 1~10 月支出 19187 亿元(同比+8.5%),略高于收入端增速;
3) 诊疗受扰动,结余持续增长。2018~2020 年医保当期结余维持在 3500~3800 亿元,相 对平稳;2021 年当期结余为 6367 亿元(同比 67%),主因收入端修复(同比+16%)、 支出端仍受到诊疗压制(同比+6%)。2022 年 1~10 月当期结余仍维持高位、基本持平。我们预计 2022 年医保结余有望超 6000 亿(参考 2018~2021 基金收入 CAGR10%、假 设 2022 年基金收入增长 10%,结余率假设为 20%),累加 2021 年累计结余 3.6 万亿, 2022 年累计结余有望超 4.2 万亿。
结余率受疫情扰动明显,2022 仍维持高位。2020~2021 基金当期结余率 15.4%、22.2%(考 虑到收入减征我们预计 2020 年实际结余率高于 15.4%),较疫情前 2019 年 14.6%提升明 显,主因支出受到诊疗平淡影响增速下降。2022 年 1~10 月结余率 19%,略低于 2021 年 同期;逐月来看,结余率与诊疗活动是否受限密切相关(6~8 月疫情受控后诊疗修复,当 月结余快速转负;9~10 月疫情影响增大,结余率回正)。
疫情期间统筹账户支出维持低增速。医保基金支出主要来自统筹账户,2021 年占比 76%, 其余来自职工个人账户。2020~2021 统筹账户支出相比 2019 年增速显著下降,个人账户 支出增速亦略有下降但相对稳健。当期结余:个人账户稳健增长,统筹账户受诊疗扰动较大。2018~2019 年统筹账户经调整 结余稳定在 2400~2500 亿元,个人账户平稳增长。2020 年统筹账户当期结余下降、结余 率触底,主因当年统筹账户收入因疫情减征同比下滑、而支出基本持平;个人账户因收入 平稳增长、诊疗受限支出增速下降,致结余同比大幅增长。2021 年统筹账户收入恢复正常、 支出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当期结余及结余率同步大幅提升;个人账户结余同比增速放缓, 主因支出扩大,但结余率仍维持高位。
医院诊疗:压制的需求将于疫后复苏回顾 2018 年至 1-6M22 诊疗量,我们复盘出以下时间段表现,看好 23 年诊疗量逐步恢复 至疫情前水平:1) 疫情之前(2020 年前),全国医疗机构诊疗量随着人口及人均卫生需求支出的增长而稳 步上升(19 年同比增速 5.5%);2) 疫情爆发期(2020 年),新冠肺炎开始传播,原始株时期症状偏重,多地施行较为严格 的疫情防控措施,公立医院除发热门诊外较多科室出现停诊,因此诊疗量明确下降(同 比降幅约 12%);
3) 疫情防控进展期(2021 年 11 月前),2021 年为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一年,国内进入 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2021 年医院诊疗量在低基数上呈现一定程度复 苏(同比增速 22%) 4) 疫情散发期(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2021 年 11 月中国出现新变种毒株 Omicron, 传播力大幅提升,疫情多发散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在 2022 年内不同阶段受到疫 情影响(全国诊疗人次分别下滑 8%/4%);5) 疫情防控优化期(2022 年 10 月-2023 年),随着国家 10 月因时因势出台疫情防控优 化新二十条和新十条,各地防控政策逐步优化,预计疫情影响减弱后,国内诊疗恢复到 疫情前增速水平。
分级诊疗行之有效,基层机构持续惠民。2022 年 1-6 月,基层医院的诊疗量占比达 33%(诊 疗量上仅次于三级医院对于患者量的承接作用),我们看好当前优化疫情防控下,推进分级 诊疗带来的实质性惠民效果。此外,随着近年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逐步提升,疫情影响影 响减弱后基层诊疗机构仍有望吸纳大量患者就地诊疗。
我们认为政策触底反弹正在纠偏,体现在定价、审批、集采等层面:1)新药国谈降幅收窄, 简易续约稳定双方价格预期,定价趋于理性;2)审评抑制内卷,龙头的竞争格局与定价体 系有望改善;3)以器械集采与中成药集采为例,集采降幅明显收窄,政策趋向温和。
国谈续约:趋于温和
创新药国谈:降幅收窄。22 年 6 月医保局出台《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明确新增了简易续 约规则,即符合简易续约规则的产品不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谈判,不进行竞价,整体降价温 和(从规则看,满足简易续约条件的产品降幅≤25%)。我们认为这次的政策有缓和迹象, 医保局也明确表明了不鼓励创新药价格内卷的态度。我们相信这也是监管机构看到国内药 企经营的困难后,做出的针对性调整,给创新药预留了一定的盈利空间。
1) 不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无新增适应症)的续约:二次谈判的降幅最低为 0%,最高为 25%,限定了最高降幅,降价幅度温和。影响降价幅度的两个变量分别为:i)比值 A= 医保基金实际支出/预算影响预估值;ii)年均医保基金实际支出,最终降价幅度由两个 变量相加得出。我们认为该新规对于成熟重磅品种的影响较大。如果医保基金实际支 出(不含 off label)未超出预算 10%,无论医保基金支出多少都不需要额外降价,对 于部分成熟的重磅产品来说有望用零降幅或较低降幅实现简易续约,未来其收入有望 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峰值水平;
2) 调整支付范围药品(新增适应症)的续约。在以上续约规则降价的基础上,不启动新 一轮谈判降价,影响降价幅度的两个变量为:i)比值 B=新增医保支付范围的医保基金 预算增加值/两年前预估值 or 前两年医保基金实际支出值中的高者;ii)新增适应症的 医保基金预算增加值,最终降幅由基础降幅和两个变量相加得出,两个变量加和最高 不超过 25%。新增适应症成功后,协议仍按原协议期执行,不再延长一年。我们认为 该新规对于新增小适应症的产品影响较大。如果新增适应症为小适应症,医保基金预 算增加不超过 10%,则有可能以原价续标。新增适应症对应的医保基金预算越大,则 降幅越大。
新药审评:推进供给侧改革
第二次转折 2021 年开启,配套政策 22 年持续出台。2021 年 7 月 CDE 公开征求《以临床 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提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 择为最高目标,标志着推动以上市为目标的仿创走向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的创新。其后, CDE 2022 年 6 月公开征求《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技术指导原 则》意见,对创新肿瘤药疗效/安全性和对临床需求的针对性的要求更高,有望驱动行业自 发性去产能,改善创新药内卷环境。
国内案例之三代 EGFR-TKI。国内三代 EGFR-TKI 市场正逐步展现了新的政策环境下的创 新药审评变迁。目前国内合计有一款进口品种和两款国产品种获批,不考虑 first-in-class 的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的二线适应症通过临床 I/II 期单臂试验获批、一线适应症通过与一代 EGFR-TKI 吉非替尼对照的 III 期试验获批,伏美替尼的临床和报批模式与阿美替尼相似。此后,贝福替尼、奥瑞替尼、瑞泽替尼、limertinib 等品种也均在单臂研究后提交上市申请, 但均未进入优先审评,且均处于发补或疑似发补状态,我们认为主要因为随着肿瘤药审批 政策趋严,后续品种或需要更充分的临床数据补充,单臂研究的接受度下降,同时对照研 究也可能需要对照三代药物。因此,审评政策的变化有望使后发企业放弃内卷产品开发, 改变创新药竞争的内卷格局。
海外案例之 BTK 抑制剂。在较为成熟的全球市场,创新药物竞争相对有序,最终形成头部 效应,后发者在前 3-4 家企业形成稳定商业化格局后,更多会尝试发展二代药物或全新适 应症。以 BTK 抑制剂为例,全球 first-in-class 品种伊布替尼凭借先发优势和对慢性 CLL 等 适应症患者处方的把握,在 BTK 领域维持统治地位,2021 年其销售额达到 97.8 亿美元, 占全球 BTK 抑制剂销售额比例达到 86.7%,除此以外仅有阿卡拉布替尼和泽布替尼两款产 品在海外获批(奥布替尼目前仅在国内获批)。另一方面,观察目前处于临床后期的 BTK 抑制剂,可见绝大部分在探索自免疾病适应症或针对已上市 BTK 抑制剂造成的耐药,而避 开传统的淋巴瘤领域。
长期利好研发高顺位企业,大型药企有望自研发长跑竞争中胜出。参考国内三代 EGFR-TKI 和海外 BTK 抑制剂的案例,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审评政策将趋向于对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 支持下的上市流程以及真正针对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倾斜,未来国内创新药市场有望呈现:1) 仿创品种空间受到压缩,内卷竞争格局大幅改善;2)顺位靠前创新药上市后面临的竞争削 弱,类似 PD-1/PD-L1 抗体领域的激烈竞争导致的价格体系崩溃出现概率降低,创新药价格 体系有望改善;3)短期虽对于企业成本和商业化进程造成压力,但长期有利于推动真正创 新品种临床的大范围应用,头部公司有望凭借资源、现金流、销售等能力在长跑中逐步胜 出,市场份额有望显著向头部倾斜。
高耗集采:趋于温和,利好国产龙头
医疗器械集采以高值耗材(简称“高耗”)为主。自 2020 年以来,省级乃至全国集采不断 加速。目前针对器械集采主要集中在高耗,之后开始拓展到低值耗材和 IVD。目前高值耗材 集采方案已趋于成熟。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更类似于挂网,而江西联盟肝功生化项目集采方 案则更类似于高值耗材集采方案。近期医疗器械集采政策持续向好,倾向达到目标降幅即可中标。从近期一系列集采方案中 选规则中,我们认为医保局对于集采态度转暖,价格降幅呈明显边际缓和趋势。我们分别 对比近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例集采方案:
1) 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冠脉支架是第一批国家集采的高值耗材,尚处于摸索阶段,降价较 为激烈,集采后终端价格平均降幅在 90%-95%。而随着支架国采 2 年合同到期,2022 年 9 月 9 日联采办开启接续采购,所有有证企业均可以参与,扩大中标和参与范围;且 中选规则相对简单,低于上一标期的最高价 798 元就可中标,续约规则趋于温和。2) 国家关节集采:关节集采吸取了冠脉支架集采的经验和教训,不再简单按进口和国产分 组,而是根据临床实际使用量分组,让优秀的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同台比价,更加公平 和高效,且拟中选规则引入“复活机制”,低于最低申报价的 150%或最高申报价的 50% 也可中选,可抑制价格降幅。关节国采后,髋关节平均降幅 80%,膝关节平均降幅 84%。
3) 国家脊柱集采:在规则三(较最高限价 60%及以上降幅确保至少 50%采购量)指导下, 各家定价差距较小,中标价平均低于最高限价 60%出头,我们预计终端降幅较目前全 国挂网价而言,降幅在 70-80%;且考虑脊柱产品原材料基本国产,我们预计成本控制 优异的头部厂商中标价高于出厂价,即便进一步考虑让利于经销商&跟台服务费影响, 我们预计出厂价仅小幅调整,净利润率基本不受影响。
4) 电生理集采:拟中选规则设定保底中选降幅(组套模式≥30%或单件模式≥50%即可获 得拟中选资格),单件组内国产主流厂家基本全部中标,个别外资厂家弃标或出局,国 产整体降幅大多在 50-60%(相对最高限价),大都未击穿出厂价。5) 正畸耗材集采:传统正畸降幅虽低于最低有效降幅 30%,但隐形矫治降幅贴边(且其 中 A 组产品无法接受 30%降幅可申请议价);即便考虑对经销商让利,我们认为厂商出 厂价影响有限。6) 肝功生化检测试剂集采:同一品种下所有产品统一限价,国产和进口产品在同一限价下 实现公平竞争,有利于减少进口产品溢价;方案参考脊柱国采,设立保底规则,彰显避 免无序降价决心。
从近期器械集采相关政策及中选结果来看,集采价格降幅有明显收窄趋势,政策趋于温和, 且多设立保底及复活机制以避免无序降价。我们认为渠道及供货等竞争优势明显、成本控 制能力较强的国产龙头有望借助集采机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撤稿申请|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metaversezj.com.cn 元宇宙之家 版权所有